美國留學高校申請難度越來越大,已成為有目共睹的事實。對于我們中國大陸的申請者而言,更是難上加難。2018年,4萬申請的中國學生,不足200人被美國常春藤名校錄取的激烈戰況,讓很多19年申請美國的同學和家長非常焦慮。今年的整體錄取情況,究竟如何?2019申請,有哪些趨勢?該如何申請,才能更有優勢呢?
??
哈佛大學這個4.6%意味著:今年從42000多個申請者中錄取了1962人,還不到所有申請人數的零頭。在1962個被錄取者中,大約200個名額是分給國際學生的,中國籍的學生能占到8-10人。但這其中還包括在美、英等國上高中的國際生,以及在國內選擇美國課程的學生,給純粹中國大陸學生的名額只能占4-5人。
普林斯頓大學錄取率一低再低,且和哥倫比亞大學并列八大藤校錄取率第二低。在所有申請者中,40.35%的GPA是4.0,超過50%的SAT高于1400分。而耶魯大學受擴招政策影響,錄取率有所上升,耶魯錄取率在哈耶普三校中最高。
每年申請的大熱門“加州系統”,同樣是不可幸免。并且這樣的慘烈,只能說是空前,并不能稱為絕后。大概是為了撫慰更多被拒者的心,UC-Berkeley錄取信里寫著“在11萬3千個申請者中挑選6000個2018新生,不是你不優秀,只是競爭太激烈。”
關于UC系統大學的2018年成績要求,學生的在校成績,學術能力依然是招生官考察的重點,但是他們更想知道分數背后學生的性格特征,個人能力,比如:領導才能,主動性,創造力,思想獨立,社會責任感,細節洞察力,成熟度和對他人的理解,關愛。這也是為什么加州系統需要學生提交4篇350詞的文書的原因,用最有效的時間,去觀察和檢測一個最立體的“你”。
2019年美國申請季的大幕已經拉開。那新一年的申請,又有哪些趨勢呢?
?
1.申請人數逐年增加,申請競爭日趨激烈
2017年,美國高校已經連續兩年接納了100多萬名國際學生,創下了1078822人的歷史新高,這可是美國留學生總數連續11年的持增長。
而其中,中國已經連續8年成為美國留學生的最大生源國。2017年,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人數共計350755,占總體美國留學生人群的32.5%,前十名其余按順序依次為印度17.3%、韓國5.4%、沙特阿拉伯4.9%、加拿大2.5%、越南2.1國際生的競爭壓力與日俱增,但院校的錄取名額有限,使得美國名校的申請錄取率屢創新低。另外,隨著大家留學背景知識了解的與日俱增,早申請階段學生數量也在增長,更是提前加大了2019美國留學申請季的競爭壓力。
2.背景競爭日趨激烈
招生官對于申請者標化成績之外的“強烈的興趣”作為申請錄取與否考量的重要軟性因素。
只有成績,沒有個性,被拒的幾率越來越高。而在課程、在校成績和標化考試(硬性因素)之后,招生官對于申請者對于院校的“強烈的興趣”將成為重要的軟性申請因素。
而申請文書,是判斷這一項的重要因素。這也是為什么大學越來越多地在網申中設置「whyschool」一類的命題,因為這些題目可以更好地讓招生官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,還可以從細微處來判斷一個學生在被錄取后是否真的會就讀。
3.標準化成績優勢減弱
越來越多的大學可以選擇性提交SAT或者是ACT的寫作(Essay)分數,有些學校甚至取消了提交SAT或者ACT的成績的要求。弱化標化考試對于錄取結果的影響,是今年美國大學招生政策的一大趨勢。
2019年,芝加哥大學率先取消了對于SAT/ACT的考察,同時取消的還有布蘭迪斯大學等美國top50的綜合性院校。
4.對轉學生的關注度將提高
每一年,美國大學招生咨詢委員會(NACAC)都會公布其高校招生情況的報告,其中包括了招生官對新生申請的要求,以及每年的申請情況變化等等。今年,NACAC報告顯示,美國高校對于轉學生的關注度將提高。
在提供轉學機會的高校,轉學生的平均入讀率要更高,達到65.2%,遠高于大一新生的入讀率。目前,美國的高中生數量已經趨于穩定,如果大學想要招收更多的學生,就要尋求更多的生源。去年,美國高校將擴展生源的重點放在了國際學生身上,而如今,美國大學也加大招收轉學生的力度,幫助大學去平衡他們在讀學生的人數。
Link:http://www.jrffm.com/schoolnews/105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