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何事情做多了,都會有章法,于是套路就出來了。作品集當然也逃不過這個魔咒。但是一些機構不會講明這件事情,而是給你擺出幾張頂級院校如耶魯、哈佛的offer,然后說其實申請這些名校不難,我們都摸清規律了你來半年也可以做出這樣的作品集。
能嗎,我只能告訴你可能,如果你接受到的還是標準國內教育,這件事情成功的概率和買彩票中百萬大獎也沒啥差別。
如果你接下來要問那我怎么才能申上名校,那今天的文章,我希望你能夠用心反復去讀——我把建筑設計留學這個專業,藝術留學作品集創作這兩件事兒攤在明面上,和你掏心掏肺講一講。
一、國外建筑設計作品集制作本科學習圖鑒
??
首先,大家需要明白建筑設計作品集制作這個東西出現在國外教授面前時,是個什么。
作品集其實不是四五個全新創作的項目,而是你本科五年間,參加的studio、比賽、夏令營等等所有項目中,挑選出最讓你有信心的幾個項目,排版完成的一本“總結回憶錄”。所以大家必須要滿足本科最基本的建筑表達標準,但申請國外要入鄉隨俗,這個本科是國外本科。
國外的本科開始的也很基礎,學習模式大家多少也都了解,比如大一開始貫穿始終的有三大內容:理論、方案、表達。但這三個內容對學生的影響,便是大家在作品集創作前需要認識清楚的:
在國外一個項目的創作過程就是一場漫長庭審,三天兩頭的presentation是為自己的設計不斷辯護,證據便是圖紙和個人的表達,老師作為“對方”辯護人不斷對你提出質疑,其他同學則是陪審團成員,同樣對你的設計進行critique,一個設計的實現便成了證明自己“無罪”的過程,所以final在國外各大建筑名校學生口中,都被稱為“審判日”。
而理論課,以歷史課舉例,對于一個人物的介紹從來不是“xx,生于xx年,卒于xx年,生前創作出xx建筑被人銘記”,而是更像我們初高中課本內頁中讓你輕松一刻的“小貼片”一樣,給你些引子,然后你要通過paper表明你看到了什么,這個過程中所有資料的查找、語言的表達都應該是理性且客觀的,這些作為思考基底提出的觀點,才是表明你是一個成熟的,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學生。
二、套路這件事,其實沒啥技術含量
??
從國外學習中,大家其實可以看出作品集創作的套路是什么了:
1、邏輯清晰嚴謹
2、圖紙準確表達概念
這個套路其實最基本的建筑表達,但很多機構卻用了大量包裝,將其藏著掖著以此賺錢。他們這一商機的來源,便是大家本科所接受的“前蘇聯式教育”:培養能夠快速產出產業化建筑的技工,為國家這個機器提供零件而不是去捍衛你的思想,所以本科五年更像是為大眾商業建筑提供來五年的培訓。
如果你覺得不服氣,可以問下自己為什么建筑師要會畫圖,如果你的回答是為了更好的服務甲方和施工方,而沒有證明概念的思路,那你便是沉浸在“會畫圖就是會做建筑”的幻想里,圖多、圖新穎、內部功能安排合乎規范這樣三個標準,讓你在DIY作品集這條路上止步不前。
而在培訓機構中完成四五個展現上述兩種“套路”的作品,大家便可以成功進入全美15-30名間的院校,實現出國讀書的幻想。這樣一種能夠保障“offer數量顯示機構實力”的方法,我們其實一直在將其公開透明化:
因為對于我們而言,教育這件事情遠比賺錢和搞噱頭重要的多,我想帶給你的是思想。
Link:http://www.jrffm.com/latestnews/1081.html